我們最完整的[&更新]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指南

這是我們最完整和最新的氣候變化指南。

氣候變化的研究可能會令人困惑和耗時,所以我們的目標是總結(在一頁紙上)這個問題的一些關鍵方麵,以及可能是一些最重要的信息和數據。

對於那些希望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的一些基本基礎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入門指南”。

(*注-這隻是對氣候變化的一個總結。你可能喜歡閱讀來自不同來源的廣泛而多樣化的其他內容和出版物,以確保你覺得自己獲得了充分的信息)

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

氣候變化的核心是自1880年以來地球氣候變暖的趨勢(自那時以來地球的全球平均表麵溫度上升了大約0.8攝氏度)。

[請注意,氣候可以在區域/地方層麵上變化,也可以在全球平均水平上變化……據說一些區域氣候可能會變暖,而另一些可能會變冷]

基於目前所有可用的數據和證據,目前的科學共識是,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是自那時以來地球長期變暖趨勢的主要原因/貢獻者,而不是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被認為隻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影響氣候,例如十年(而不是數百年、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

變暖趨勢被認為意義重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全球平均溫度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上升了多少(大部分變暖發生在過去幾十年——三分之二的變暖發生在1975年以後)。

此外,氣候變暖還伴隨著化石燃料燃燒的增加,從而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目前超過百萬分之410)。

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約22000年前,當時現代人類和文明正在發展,地球正在走出冰河時代,人們認為變暖的過程要緩慢得多,發生的時間要長得多,長達幾千年。

在工業革命結束前後,變暖速度和二氧化碳水平似乎發生了迅速變化。

即使考慮到氣候變化問題不同方麵的不確定性(例如過去的地球氣候和二氧化碳水平,以及對氣候變化的未來預測),證據和數據也強烈地表明,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最近地球氣候迅速變暖趨勢背後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過去幾十年)。

為此,鑒於要評估氣候變化每增加一度升溫所可能帶來的未來潛在影響的潛在風險,建議全世界采取緩解、封存和適應措施和解決辦法。

減緩的一個例子是在相關時間期限內逐步減少排放並使排放量降至淨零,以實現低於2攝氏度(高於工業化前水平)的變暖目標。

地球工程是另一種可能的應對措施,盡管一些人認為它存在爭議。

一些解決方案可能是廣泛的解決方案,而另一些可以適用於不同的國家、州/省、城市、部門和個人。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提到了風險管理。

這意味著,即使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不能100%被證明是全球變暖趨勢的主要原因,但仍有風險需要控製,即這些溫室氣體是原因的可能性(理論上這種可能性可能是99%或更低)。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就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管理這種風險。

因此,風險管理可能會非正式地在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中發揮作用。

不管怎樣,如果氣候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適應氣候變化是必要的。

對於理解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問題(以點點式表示),其他一些關鍵信息和重要考慮可能是:

從1880年到現在,地球的全球平均表麵溫度上升了0.8到1攝氏度

-在同一時期,截至2019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以百萬分之一計)已上升至411ppm。

-至少在最近(大約)22000年,自從地球走出最後一個冰河期以來,變暖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如此迅速地增加(加上一些短暫的冷卻,自這個冰河期以來,地球從-4.3攝氏度逐漸緩慢地變暖)。

-此外,一些報告指出,我們今天看到的二氧化碳水平至少在過去80萬年中是沒有出現過的,當時的二氧化碳水平平均在200 - 300ppm之間(從冰芯中我們可以解釋)。

地球上的現代二氧化碳水平可能是1500萬至2000萬年前的最高水平。

就像變暖的速度一樣,在短時間內二氧化碳的增長速度(與變暖趨勢相吻合)引發了問題和潛在的擔憂

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與人類燃燒大量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燃燒時釋放碳)相吻合。

-根據所有的證據(有幾條證據表明二氧化碳與全球變暖有關)、研究和現有數據,目前的科學共識是,人類排放是自1880年以來我們所看到的變暖趨勢的主要原因,在過去的50到60年裏甚至更有可能

-一些報告指出,如果現在地球的氣候主要是受自然因素的影響,那麼地球應該是在變冷,而不是變暖。

在目前的變暖趨勢之前,地球在過去的6000年裏處於一個冷卻期

-自1950年以來,地球溫度曆史的測定是用衛星和氣球測量的,1850年,溫度計開始使用。

在此之前,我們依靠古氣候學研究和基於代用記錄(如樹木年輪、深海沉積物等)的估計

-自1958年以來,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測定一直在天文台進行。

但是,在此之前的10000年左右,我們依賴於南極(和格陵蘭島)的冰芯。

在此之前,研究人員研究了樹木年輪、深海沉積物、樹葉化石等古代地球數據

-地球大約有45億年的曆史,在這段時間裏,氣候和二氧化碳水平一直在變化

-對地球遙遠過去的溫度和二氧化碳水平的解釋,特別是數十萬年前,數百萬年前或更早的時候,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或不確定性。

- 100多萬年前的溫度或二氧化碳水平估計可能更加定性和近似,隻能識別大的信號或趨勢,而不是詳細和精確的溫度和二氧化碳信號和趨勢

- - - - - -如果我們以地質溫度記錄(如深海沉積物)為例在美國,有時科學家隻能將特定時期的溫度波動歸類為“可能的”,因為“溫度變化和冰川作用的證據通常過於分散和零星,無法得出確切的結論”(wikipedia.org)。

-另一個例子是用冰芯確定80萬年前的全球溫度記錄……有了這些冰芯,來自冰芯的大規模信號很清晰,[但]在解釋細節方麵存在問題(wikipedia.org)。

這隻是眾多例子中的兩個。

-過去的二氧化碳水平也可能屬於類似的類別。

一些用於解釋一萬年前二氧化碳水平的研究的冰芯被廣泛接受。

其他涉及深海沉積物、化石樹葉和其他代用物以及遠古地球數據的研究,可能具有某種程度的近似和不確定性

-此外,二氧化碳水平和全球平均地表溫度隻是氣候變化圖景的兩個部分(盡管是兩個重要部分)。

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觀察、研究和解釋氣候變化的其他因素

-科學家目前已建立了現代技術,例如衛星、傳感器、浮標、儀表,以及每年正在開發的新技術,以觀察和記錄環境中的各種生命跡象-碳含量、海平麵、表麵溫度、海洋溫度等。

科學家們還從物理上觀察了一些氣候變化的可疑影響,如冰川縮小、冰川退縮、動植物活動範圍的變化等等

-科學家還運行了模擬地球過去氣候的氣候模型,並預測了地球未來的氣候(盡管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隻是一種估計,因為涉及到變量)。

氣候模型是基於研究人員/建模者提供的數據、計算和假設來運行並產生結果的。

因此,有些人質疑它們的使用,並對它們持懷疑態度

-除了氣候模型有其局限性外,氣候變化的其他方麵也包含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我們在下麵的指南中概述)

看待氣候變化的一種方式可能是:

1.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2.我們自以為知道的,還有

3.我們有一些不確定或承認我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盡管在解釋氣候變化和涉及的不確定性方麵存在局限性,但一些人說,這些因素並不能消除氣候變化未來可能對人類、環境和整個地球造成的潛在影響

由於這種感知到的風險,建議將未來變暖限製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2攝氏度以下(更理想的是低於1.5攝氏度)的目標,以限製潛在的負麵影響

已經提出了緩解(使排放達到峰值並使其達到淨零,以及吸收和儲存大氣中的碳)和適應等解決方案。

自動減支是另一個問題。

為了減少排放,我們可能關注的關鍵地理區域之一是城市——據估計,70%的排放來自城市

除了氣候變化問題,我們還知道,化石燃料的開采和燃燒是其他潛在環境和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

室外空氣汙染是一個主要的例子,資源枯竭也是一個主要的例子(如果化石燃料變得稀缺)。

那些對氣候變化持批評態度的人可能會指出,研究表明還有其他氣候驅動因素(除了二氧化碳),或一係列其他因素,如氣候模型的局限性,或“科學共識”形成和最終確定的方式

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猶豫不決的人可能會說,他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氣候變化,但他們看到氣候正在發生變化,他們可能會支持減少排放等風險管理措施

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的人可能會指出所提出的解決方案的成本,解決方案的局限性和缺點(例如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以及改造建築物),以及這些解決方案對經濟和社會的潛在影響。

他們還可能指出,最近的氣候研究所基於的時間跨度很短,以及用於分析氣候變化的一些數據、研究和工具存在不確定性、局限性、缺陷和不一致。

氣候變化帶來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我們所看到的自1880年以來的最近變暖趨勢(到2019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了0.8到1攝氏度)主要是由人類活動(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還是主要由自然因素造成的

當前關於氣候變化的共識是什麼?

目前有一個共識(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和組織),基於所有可用的數據和證據,人類排放極有可能(大於95%的可能性)是上個世紀左右當前氣候變暖趨勢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不是)。

此外,根據edf.org和skepticalscience.com的說法:

來自100多個國家的數萬名科學家已經收集了大量的證據,證明人類是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這些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來自不同的組織——政府、媒體、獨立團體和研究人員、所有主要工業化國家的科學院等等]。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們更確信人類導致氣候變化,而不是吸煙導致癌症

自然因素可能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比如10年)影響氣候,但人們認為,至少在上個世紀,人類排放在較長的時間內對氣候的影響最大。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考慮到地球的年齡,這段時間是太窄還是太短

氣候變化的定義

氣候變化是天氣模式的變化,以及海洋、陸地表麵和冰蓋的相關變化,在幾十年或更長時間內(通常至少30年或更長時間)發生。

氣候可以與天氣即大氣的狀態——溫度、濕度、風、降雨等等——持續數小時到數周。

它受到海洋、陸地表麵和冰蓋的影響,這些與大氣一起形成了所謂的“氣候係統”。

——science.org.au

所以,天氣是構成氣候的一部分。

有些人非正式地把氣候描述為幾十年到幾個世紀的平均天氣。

全球變暖的定義

全球變暖是地球氣候係統平均溫度的長期上升,是溫度測量和變暖的多種影響所顯示的氣候變化的一個方麵

——wikipedia.org

因此,全球變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方麵。

地球變暖的關鍵測量-全球平均地表溫度

當資料來源提到變暖趨勢時,他們通常會提到……

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即地麵上方的空氣溫度

[有時,資料來源也指]海表溫度-它可以是海水表麵上方的空氣溫度,也可以是海洋各個部分的頂部毫米至頂部20米的水的溫度(取決於所使用的方法)。

你可以在Nasa.gov上跟蹤全球地表溫度

你可以在諸如earthoobservatory .nasa.gov這樣的網站上了解海麵溫度

*請注意,全球平均水平與本地區域平均水平不同。

上個世紀地球氣候變暖了多少?

根據一項正在進行的溫度分析,自1880年以來,地球上的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約0.8攝氏度(1.4華氏度)。

三分之二的變暖發生在1975年以後,速度大約為每十年0.15-0.20°C。

——earthobservatory.nasa.gov

自1990年以來,有各種來源表明,與上個世紀左右的記錄相比,我們經曆了一些最溫暖的年份。

例如:

2018年地球的全球表麵溫度是自1880年開始現代記錄以來第四高的。

2018年的全球氣溫比1951年至1980年的平均氣溫高1.5華氏度(0.83攝氏度)

從全球來看,2018年的氣溫落後於2016年、2017年和2015年。

過去的五年是現代記錄中最溫暖的五年。

...

除了1998年,19個最溫暖的年份中有18個都發生在2001年之後。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climate.nasa.gov

是什麼讓最近的變暖趨勢可能令人擔憂?

有幾件事,但隻是注意一些要點:

-氣候變暖的時期發生得非常快(自1880年以來),如果你看看從1950年或1990年到現在的這段時間,甚至更快。

因此,變暖速度相對較快的事實令人擔憂(人們認為這種變暖速度在幾十年到幾千年裏是前所未有的)。

-這種變暖速度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和濃度的極快增長速度相吻合(從1950年的約300ppm增加到2019年的約410ppm)。

研究表明,在此前的80萬年中,二氧化碳濃度在大約200 - 300ppm之間波動。

碳的增加與我們在同一時期燃燒化石燃料的情況非常相似

-根據自然氣候因素,一些消息來源說,我們現在實際上應該處於一個冷卻期,而不是變暖期(在我們上個世紀左右開始最近的變暖期之前,我們經曆了6000年的冷卻期)

-一些消息來源表明,全球氣溫上升1度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熱量從溫室氣體層反射回地球表麵和海洋,這表明人類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可能是多麼重大

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對過去快速的溫度變化或突然的氣候變化事件在地球上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個概念,這些事件可能與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類似(巨大而快速的碳排放,全球溫度的大幅快速上升,海平麵上升,海洋酸化,海洋中廣泛的缺氧區等)。

-在過去,一些資料表明,地球氣候的變化(通常是氣候的下降)僅僅1或2攝氏度就可能導致重大事件,可能對地球上的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例如陷入寒冷的冰河時代)。

-持續變暖和持續的溫室氣體排放以目前的速度增加了地球氣候達到一個反饋過程和循環持續使地球變暖的臨界點的風險,無論人類減少多少排放-本質上,一旦我們超過了一定的閾值,我們可能不再能夠做任何事情來保持地球上的氣候在安全水平(這可能意味著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或福祉受到質疑)

最近變暖趨勢的一個星號:…在長期變暖趨勢中的一個短期變冷

從1880年至今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一直在上升。

但是,短期內也出現了一些降溫現象。

有一段時間,大約從1998年到2012年,地球的全球平均溫度確實暫時下降了。

人們認為各種自然因素,如La Niña事件是導致這種冷卻的部分原因,將一些多餘的熱量轉移到海洋中

——climate.gov

人們普遍認為,自然因素可以在幾十年或幾十年的時間內影響地球氣候,但非自然因素是造成長期氣候影響的原因(至少在上個世紀左右)。

另一種解釋是:

自2001年以來,地表平均變暖的速度已經放緩(因為海洋-大氣係統的年代際變化已經在海洋中重新分配了熱量,一些暫時的全球變冷影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包括異常微弱的太陽活動、氣溶膠產生增加和火山活動),但全球近地表平均空氣溫度(全球平均溫度)在1850年至2012年間上升了約0.8°C

——science.org.au

全球與區域氣候變化

全球和區域氣候和平均水平之間存在差異。

區域氣候往往受當地天氣模式和其他獨特的當地因素的影響。

然而,全球氣候考慮了整個地球表麵的平均溫度。

這就是為什麼地球的平均溫度可能在上升,而世界上的一些局部地區和一個國家的部分地區可能正在變冷或變暖。

1880年的意義是什麼?

1880年開始對地球的全球表麵溫度進行現代記錄[在此之前,觀測沒有充分覆蓋地球的足夠麵積]

——climate.nasa.gov

這也大約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被認為在美國開始的時間(1870年),也是人類開始以更快的速度燃燒/消費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時候(這也在1950年左右真正增加了)。

1950-1980年基線/平均值的意義是什麼?

之所以選擇1951年至1980年這段時間,主要是因為美國國家氣象局用30年的時間來定義“正常”或平均溫度。

GISS的溫度分析工作開始於1980年左右,所以最近的30年是1951-1980年。

這也是今天許多成年人成長的時期,所以這是一個常見的參考,許多人都能記住。

——earthobservatory.nasa.gov

地球氣候以前發生過變化嗎?曆史上地球氣候變暖了多少?

是的,地球的氣候在曆史上一直在變化。

在不同的時期,氣候經曆了不同的變暖和變冷活動。

自1850年以來,全球變暖的速度相對較快。

其他關於冰芯和更古老的地球物質的研究可能表明:

過去的2萬年左右是異常穩定的,在經曆了冰河時代後逐漸變暖。

過去的80萬年被分為由冰期(冷卻)和間冰期(變暖)組成的反複出現的冰期。

在此之前,有一個延長的冰河期,在此之前,地球的氣候可能更加不可預測。

對於過去的大多數氣候活動,科學家認為他們對特定時期內影響氣候的因素有了很好的了解。

閱讀更多指南:

地球氣候在過去是什麼樣子的:上個世紀,千,億,億年(地球氣候曆史時間表)

過去地球氣候變化有多快,什麼是突發性氣候變化事件?

在45億年的曆史中,地球的氣候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的速度變化

突變氣候變化是指在幾年、十年或人類一生的時間內發生的顯著氣候變化,即在幾十年、幾百年和幾千年的時間內發生的比漸進變化快得多的變化。

人們認為在地球曆史上發生過幾次突然的氣候變化事件。

盡管,我們“對氣候突變的科學理解被認為是貧乏的”(wikipedia.org)

人們認為,至少在下個世紀,未來不太可能發生突然的氣候變化事件。

盡快減少我們的排放,減緩當前氣候變化的速度可能是防止突然或快速氣候變化事件的最佳方法。

在本指南中了解更多關於過去地球氣候變化的速度,以及氣候突變事件

我們如何知道地球的溫度曆史?

關於全球溫度的最詳細信息大約存在於1850年左右,當時使用了更新和更先進的溫度計、衛星和氣球測溫技術。

1850年以前,人們要麼估計溫度,要麼研究溫度。

用於了解不同時間溫度的方法或數據有:

50年代至今-衛星和氣球

1850年至今——溫度計

1000到2000年前——樹木年輪和冰芯,以及間接的曆史記錄(當時人類的記錄和報告)

12000年前-古氣候學研究和估計

80萬年前的冰芯[大尺度信號清晰,但具體細節存在解釋問題]

數百萬年前的地質證據[如沉積物岩心]

閱讀更多這些時間段、方法和數據用於了解全球溫度記錄

什麼因素導致地球氣候變化?

有很多因素,自然的和人為的,可以影響和影響地球的氣候。

其中一些是:

自然因素

地球相對於太陽的軌道

太陽的亮度(太陽的變化/波動目前被認為對最近的變暖隻有很小的貢獻——隻有百分之幾,scie.org.au)

火山爆發(小型和大型火山爆發——目前火山活動對大氣二氧化碳的貢獻被認為僅占人類排放量的1%左右。火山也會向大氣中釋放氣溶膠

大氣中溫室氣體的自然水平(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

臭氧層,

平流層水汽,

線性尾跡,

白蟻丘和其他來源釋放的甲烷,

地球表麵的反光程度(例如,這可能受到積雪水平的影響),

此外,碳循環中涉及的自然因素,如土壤和植物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收

非自然(人為)因素

燃燒化石燃料釋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用於發電和運輸,是主要來源)

釋放黑碳汙染,通常被稱為煤煙(ucsusa.org)

土地覆蓋的變化,如森林砍伐(森林砍伐是僅次於化石燃料燃燒的第二大人類原因)、農業(排放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但也為農業用途清理土地)和土地利用

《懷疑科學》提供了一張1750年至2005年間各種因素輻射強迫影響的圖表

他們列出了各種輻射強迫:

地表反照率(地球表麵的反射率)

臭氧(損耗會影響臭氧層)

太陽的變化

火山

氣溶膠

平流層水汽

線性尾跡

一氧化二氮

鹵烴

甲烷

二氧化碳

他們提到1)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輻射強迫,2)二氧化碳輻射強迫比任何外力都增長得快。

也有這裏有一張圖表顯示,在過去的50到60年裏,人類對全球變暖的貢獻遠遠超過了自然的貢獻

在地球時間軸/曆史的不同時刻,不同的因素會影響氣候,需要考慮不同的變量。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可能與4000萬年前不同(因為太陽亮度等變量,因為人為排放等)。

關於不同時期影響氣候的不同因素:

“將現在的氣候與二氧化碳水平與現在相同或更高的時期進行比較,需要考慮到太陽比現在更不活躍……當太陽不那麼活躍時,二氧化碳-冰的閾值要高得多。”

——skepticalscience.com

可能觸發或影響地球曆史上突發性氣候事件的具體事件可能包括巨大的火山爆發、洋流和海洋環流模式的變化(溫鹽環流)、冰蓋的崩塌以及海洋底部凍結的甲烷冰釋放出甲烷。

什麼是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是自然產生的,也是通過人類活動產生的。

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是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臭氧。

還有“F”氣體,如氯氟烴(cfc)和氫氟碳化合物(hfc)

什麼是溫室氣體效應和碳循環?

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這些氣體上升到大氣層的頂部,反射並重新發射一些紅外輻射到地球表麵,使地球變暖。

溫室效應是一個自然過程(人類實際上需要地球適宜居住,不被凍結),但人類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加速或放大了這一效應,碳釋放到大氣中的速度比自然碳循環的其他部分吸收的速度更快(排放速度超過了海洋、植物和土壤等碳“彙”,並失去了平衡)。

碳在岩石、海洋、大氣、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呼吸和衰變)、土壤和化石燃料等大型天然儲層之間的運動被稱為碳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大氣中水蒸氣的濃度不受人類活動的直接影響,而是通過二氧化碳的產生間接影響。

與二氧化碳相比,水蒸氣的壽命要短得多,而且與二氧化碳相比,大氣中水蒸氣的濃度更難測量。

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是什麼?

溫室氣體可以通過各種來源在大氣中自然產生,如自然碳和氮循環、火山爆發和其他自然過程和事件。

你可以閱讀更多關於溫室氣體的一些自然來源是如何工作的

但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源是需要關注的主要領域。

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的來源因城市、國家或全球水平而異。

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是由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如煤、石油和天然氣(按此順序)。

化石燃料是人類造成二氧化碳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森林砍伐是第二大原因(wikipedia.org)

從whatsyourimpact.org:

人類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中,87%來自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

其餘部分來自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使用變化(9%),以及一些工業過程,如水泥製造(4%)。

電力生產、交通運輸和工業部門往往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者。

農業和土地利用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主要排放源(來自化肥、牲畜、糞便和稻田作物)。

林業是一個碳彙——這就是為什麼森林砍伐和土地開墾會成為一個問題(除此之外還有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土地退化等問題)。

如上所述,每個城市和國家的溫室氣體分布(即排放哪些氣體,來自哪些部門/行業或活動,以及數量)不同。

你可以在下麵閱讀更多關於特定行業、國家和城市排放溫室氣體的數量和百分比。

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情況可能與發達國家不同。

在全球層麵上,你實際上是在取所有國家的平均值,所以你能從中獲得的具體信息有限。

每種燃料或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都有自己的碳足跡和碳強度需要考慮,甚至每種不同類型的化石燃料排放碳的速度也不同(天然氣通常是最清潔的,煤炭是最髒的,但這取決於不同的因素)

更多關於溫室氣體的信息

在這篇指南中閱讀更多關於溫室氣體的信息:

哪種溫室氣體最有害?

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停留多久?

哪種溫室氣體最能吸收熱量?

哪種溫室氣體排放最多?

那麼氣溶膠呢?

氣溶膠不是溫室氣體。

它們主要有冷卻作用,但其中一些也會導致變暖。

人類活動正在增加大氣中的氣溶膠,這些氣溶膠會反射一些入射的陽光。

這種人為變化抵消了溫室氣體造成的部分變暖

——science.org.au

隻有一種氣溶膠——煤煙,也被稱為黑碳——通過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的變暖效應,實際上有助於全球變暖

[氣溶膠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它們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還會影響降雨等其他事情]

——climate.nasa.gov

為什麼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溫室氣體?

可能有三個主要原因:

1.主要是因為與其他溫室氣體相比,我們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來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的數量太多了

2.因為二氧化碳排放後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要比其他氣候驅動因素和溫室氣體長得多(因此,它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要長得多)

3.而且,由於二氧化碳的增加導致更多的水蒸發到地球大氣中,從而增加了地球的溫度。

溫度更高的大氣可以比以前容納更多的水蒸氣

有限公司2與其他溫室氣體相比,二氧化碳對到達地球表麵的能量(以及熱量)的增加負有更大的責任,即使其他氣體每分子的吸熱能力(全球變暖潛能值- GWP)比二氧化碳更強2(例如,在100年的時間尺度上,甲烷的全球變暖效應可能是二氧化碳的23至28倍)。

總的來說,CO2與IPCC相比,在所有人類影響的氣候驅動因素中,具有最高的正RF[輻射強迫][並且正RF表明變暖而不是變冷]。

在CO脈衝之後2被排放到大氣中,40%將在大氣中停留100年,20%將停留1000年,而最後10%將需要1萬年才能翻轉。

水蒸氣在大氣中的周期很短(平均10天)[但是,隨著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添加到大氣中,水蒸氣會產生一個惡性的變暖循環]

——ucsusa.org

二氧化碳是人為氣候變化的最大單一因素。

美國宇航局將其描述為“控製地球溫度的主要控製旋鈕”。

盡管其他因素(如其他長期存在的溫室氣體、水蒸氣和雲)也會導致地球的溫室效應,但二氧化碳是人類在大氣中可以控製的主要溫室氣體。

——climatechange.environment.nsw.gov.au

科學家們已經確定,當考慮到所有的人為和自然因素時,地球的氣候平衡已經朝著變暖的方向變化,其中最大的貢獻者是CO的增加2

——royalsociety.org

[水蒸汽]是地球大氣中最豐富和最強大的溫室氣體[並且]水蒸汽約占當今溫室效應的一半[但是,大多數水蒸汽是通過海洋蒸發自然釋放到大氣中的][與人類釋放和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相比]

——physicsworld.com

現在二氧化碳濃度(PPM)是多少?

2019年今天的二氧化碳水平為411 ppm。

你可以在Nasa.gov上跟蹤當前的二氧化碳ppm水平

最近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多少?

全球年平均值二氧化碳從工業革命開始到18世紀中期的10000年間,二氧化碳的濃度從280 ppm增加了45%以上到2019年5月達到415 ppm。

目前的濃度是1400萬年來最高的(wikipedia.org)

地球曆史上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多少?

你可以在這裏閱讀更多關於地球曆史上二氧化碳水平的信息:

地球二氧化碳水平隨時間變化的曆史(二氧化碳水平時間軸),以及二氧化碳水平增長的速度

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通過觀察冰芯和古代二氧化碳水平的數據樣本認為,今天的二氧化碳水平高於過去80萬年中的任何時候。

在過去的80萬年裏,人們認為二氧化碳水平在200到300ppm之間波動,然後顯著增加到今天的水平。

你可以看看Nasa.gov上過去80萬年二氧化碳水平的圖表

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最終在哪裏?

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

海洋

在30%到40%之間二氧化碳人類釋放到大氣中溶解到海洋中,它會形成碳酸,並影響海洋pH值平衡的變化”(wikipedia.org)

大氣中

目前,大約一半的二氧化碳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不被植被和海洋吸收而殘留在大氣(wikipedia.org)

其他報告表明,大量的碳最終存在於樹木和森林等植被中,也存在於土壤中。

冰芯可靠/準確嗎?

冰芯已經從世界各地的冰蓋中提取出來,但也有來自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

一般來說,對於尋找地球曆史上另一個時期的積累,空氣溫度和空氣化學成分,它們是可靠的:

冰芯提供了65萬年前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詳細記錄。

全球的冰芯記錄與這些水平一致,它們與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儀器測量結果相吻合,證實了它們的可靠性。

從格陵蘭島的老冰中測量二氧化碳不太可靠,因為融水層已經增加了二氧化碳(CO2易溶於水)。

因此,更古老的二氧化碳記錄最好來自南極冰芯。

……(盡管)冰芯也有其他的複雜性

——antarcticglaciers.org

氣候模型可靠嗎?

氣候模型可以告訴我們某些事情,但在告訴我們其他事情時確實存在局限性和不確定性。

模型的支持者會說,盡管它們並不完美,但這些年來它們已經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準確,而且在識別總體趨勢方麵做得很好(他們也可能會說,模型逆向者還沒有自己的模型來成功模擬過去的氣候變化)。

模式逆向論者可能會說,模式與現實中發生的情況並不完全吻合,它們使用的計算和公式是為了證實模型創建者的信念,而且過去在預測未來氣候變化方麵並不準確。

模型還不能預測突然的氣候變化事件。

看待氣候模型使用的最佳方式可能是作為氣候變化/全球變暖主題的眾多證據和信息中的一條證據和信息(因此,它們不是對氣候變化做出結論的唯一依據,而是理解當前數據和信息的眾多證據或工具之一)。

對當今氣候模型的總結可以是:

盡管存在不確定性氣候模型S,他們成功地再現了過去[通過成功地再現了1900年以來全球陸地、空氣和海洋的溫度],並做出了隨後被觀測證實的預測

模型已經發展到可以成功預測長期情況的程度趨勢S,現在正在開發預測更混亂的短期變化的能力

模型不需要在每個方麵都精確,才能給我們一個準確的整體趨勢它的主要影響,我們現在知道了。

如果你知道你有90%的幾率會發生車禍,你就不會開車(或者至少,你會係上安全帶)。

在行動前等待百分之百的確定是魯莽不負責任的。

——skepticalscience.com

氣候模型不能很好地預測具體的氣候影響,例如北極海冰的融化或北大西洋主要颶風的頻率

……廣泛使用的氣候模式有兩種類型:大型、複雜的行星尺度模式[也稱為環流模式]……和[較小的]高分辨率模式

一般環流模型對於長期的、全球性的預測更準確,包括氣候敏感性的關鍵衡量指標——全球平均溫度的變暖量,當大氣中的碳含量比工業化前水平翻倍時就會發生。

更小的、高分辨率的模型更適合研究氣候變化可能產生的區域影響。

但大多數氣候科學家都承認,氣候變化存在局限性:無論我們的模型變得多麼複雜,地球氣候係統中總會存在不可減少的混亂因素,這是任何超級計算機都無法消除的

[開發更好的氣候模型並沒有幫助]……減少未來預測的不確定性

——technologyreview.com

概述氣候模型的一些局限性或缺陷的資源有:

現代氣候模型的各種缺陷和錯誤(hoover.org)

氣候模式的結果可能彼此衝突,與觀測結果不同,並且可能不完全植根於現有的物理學(notrickzone.com)

氣候模型和現實情況各不相同(wattsupwiththat.com)

什麼是碳預算?它可靠嗎?

“碳預算”是指在預計全球變暖達到一定溫度之前可以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它有時也表示為根據當前的排放速度,我們達到某一特定溫度所需的時間。

應該指出的是,碳預算隻是一個非常非常粗略的指南。

它們可以根據各種因素進行更改和更新(擴展或減少),例如:

排放率的變化

改變一個國家的排放報告

氣候科學不同方麵的不確定性

更新或改變用於估計預算或其他氣候科學的計算方法

+更多

閱讀更多關於本指南中的碳預算

是什麼決定了氣候變化的最大溫升?

最高溫升(以及隨後將升溫限製在1.5°C的概率)由…

1)累計淨二氧化碳排放量和……

2)甲烷、一氧化二氮、氣溶膠和其他人為強迫劑造成的淨非co2輻射強迫

——report.ipcc.ch

還有哪些證據能證明人類是最近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為了驗證關於氣候變化的共識,可能必須回答的一些關鍵問題可能是:

證明有一個放大的非自然氣候變化正在發生,並且該變化不是自然氣候活動或自然氣候變量的一部分

識別這種放大的非自然變化的主要原因/來源,並將原因與變化聯係起來

識別這種被放大的非自然變化的影響,並將影響與變化聯係起來

本質上——證明氣候的變化是由人類因素引起的,如果隻有自然因素存在,這些因素就不會發生。

此外,你必須將非自然/人為因素與變化聯係起來。

edf.org和skepticalscience.com網站上有一些很好的資源,列出了一些有助於建立人類與最近變暖趨勢之間聯係的各種證據:

有九個主要的獨立研究,但物理上相關的證據線(對其中一些線的研究早在19世紀就開始了)……

1.簡單的化學

[我們知道燃燒碳基材料會排放二氧化碳]

2.基本的會計

[我們知道我們燃燒了多少化石燃料,因此我們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

3.測量二氧化碳濃度

[我們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測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也可以通過古代的地球數據——海洋沉積物、樹木年輪、冰芯(來自南極洲、格陵蘭島和熱帶山地冰川)、珊瑚礁、沉積岩層——獲得過去的二氧化碳水平,並比較不同時期的二氧化碳水平——一些來源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在過去150年裏急劇上升]。

古代或古氣候的證據顯示,目前變暖的速度大約是冰期恢複變暖的平均速度的十倍(climate.nasa.gov)

4.化學分析

揭示了二氧化碳的增加來自於燃燒化石燃料

5.基本物理

[告訴我們二氧化碳吸收熱量]

6.監測氣候狀況

發現最近的地球變暖與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相關。

此外,skepticalscience.com網站寫道:“縱觀地球曆史,地球氣候條件和溫度的變化幾乎與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水平的變化一致(即當溫室氣體增加時,溫度上升;當溫室氣體減少時,溫度下降)。”

7.排除自然因素

這會影響太陽和海洋周期等氣候。“為了了解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科學家們必須考慮許多自然變化,這些變化會影響溫度、降水和當地到全球範圍內的其他氣候方麵,時間尺度從幾天到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例如El Niño南方濤動(ENSO)和火山……科學家們經常測試太陽的純粹自然變化、火山活動、或者內部氣候變化似乎可以解釋他們在氣候係統的許多不同方麵觀察到的變化模式……這些分析表明,過去幾十年觀測到的氣候變化不能僅僅用自然因素來解釋。”

8.利用計算機模型

進行自然與人類影響的地球模擬實驗(模型使用由人類輸入的計算、公式、數據和假設)。

此外,利用氣候模式,有可能將自然和人為對氣候的影響分開。

當包括自然和人類影響時,模式可以成功地再現過去150年觀測到的變暖,但當自然影響單獨起作用時則不行。

這既是對氣候模式與觀測結果的重要檢驗,也證明了最近觀測到的全球變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類而非自然對氣候的影響造成的。

9.科學家的共識

誰會考慮之前所有的證據,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

...

其他的證據可能包括……

-測量二氧化碳的影響

我們可以用衛星來比較有多少能量來自太陽,有多少能量離開地球

-測量二氧化碳的波長並將其與溫度升高聯係起來

二氧化碳捕捉特定波長的能量,而其他溫室氣體Es捕獲不同的波長。

在物理學中,這些波長可以用光譜學技術來測量。當觀察在地球表麵測量的不同波長的能量時,在光譜學圖上-在尖峰中,你可以看到能量被輻射回地球臭氧O3),甲烷甲烷)和一氧化二氮(N20)。

但是這個峰值二氧化碳所有其他的小矮人溫室氣體是的,並且告訴我們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大部分能量被困在大氣正好對應於捕捉到的能量波長二氧化碳(skepticalscience.com)

——指紋

科學家進行“指紋識別”,這使他們能夠看到自然或人為氣候強迫在氣候和環境上留下“指紋”。

“觀測到的大氣溫度變化顯示出更接近長期CO的指紋。2比太陽單獨波動時的溫度還要高

另一些討論人類排放與氣候變化之間關係的證據的資源是:

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100%是由人類造成的(carbonbrief.org)

氣候變化的證據和原因(royalsociety.org)

除了花時間將人類的原因/來源與氣候變化聯係起來之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還可以觀察環境,試圖將氣候變化與這種變化的影響聯係起來。

其中一些影響和觀察可能包括:

冰川和冰蓋縮小,冰川退縮,積雪減少,北極海冰減少,海洋變暖,海平麵上升,海洋變暖,海洋酸化(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幹旱等極端事件

以下是關於這些環境觀測和測量的統計數據,可從以下幾個來源獲得:

氣候變化——我們怎麼知道?(climate.nasa.gov / /證據)

全球氣溫(climate.nasa.gov)

海平麵(climate.nasa.gov)

氣候變化指標:海表溫度(epa . gov)

在跟蹤氣候變化時,可以跟蹤的一些指標可能是:

二氧化碳百萬分之數

地球空氣表麵溫度

土地溫度

海洋溫度

海平麵

+更多

從上麵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氣候變化方麵,並不隻有一項證據或指標。

有很多證據和指標需要分析並聯係在一起。

分類氣候變化的“影響”

氣候變化的“影響”實際上應該被歸類為作為近期氣候變暖趨勢的全部或部分結果而發生的事件或事物(當然,這依賴於氣候變暖趨勢正在發生的共識,並且主要是人為/人類活動的結果)。

它們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最近氣候變暖趨勢的影響。

換句話說,如果不考慮最近的氣候變暖趨勢,該事件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發生,那麼,該事件就不是氣候變化的影響,而是自然氣候和自然因素的發生。

考慮到這一點,問題是如何確定或衡量哪些事件與氣候變化有關,哪些事件可能與氣候變化無關。

答案是,有些事件顯然與氣候變化有關。

例如,可以通過基本的/被廣泛接受的邏輯或計算清楚地觀察或證明,空氣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正在影響一個特定事件(如海洋酸化),或者,地表溫度的增加正在影響一個特定事件(如在一年的某個時間裏,天氣太熱,無法有效地種植某些農作物)。

另一個例子是為了適應或解決一個地區排放增加或氣溫升高的影響而實際花錢(經濟效應)。

問題是,其他事件可能更加主觀,或者涉及計算與氣候變化相關或被氣候變化放大或減少的概率水平(即,你依賴的是%的概率,而不是幾乎確定的——它本質上是一種推測或不確定的聯係)。

其中一個例子是使用模型或評估計算來計算氣候變化增加幹旱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概率的概率。

這兩個資源討論了開普敦幹旱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可能性”(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某些幹旱的可能性就會增加3倍):

全球變暖已經增加了開普敦發生更嚴重幹旱的風險(theconversation.com)

為什麼開普敦的幹旱如此難以預測(theconversation.com)

事件歸因研究是分析事件與氣候變化之間聯係的一種方法。

氣候變化的影響

一些影響據說已經發生了(比如海平麵上升)。

科學家們過去預測的全球氣候變化會造成的影響現在正在發生:海冰的減少,海平麵加速上升,以及更長、更強烈的熱浪。

——climate.nasa.gov

其他預測是對未來的預測(在預測未來事件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這些影響可能是環境方麵的,但也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類(和人類健康)、野生動物、植物和生物體,以及經濟。

從本質上講,這對自然和非自然世界的所有領域都有影響。

一些影響可能是負麵的,而另一些可能是積極的,並且,一些影響可能發生在全球範圍內,而另一些影響則發生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區域。

隨著溫度每增加一次,預測的影響將發生變化:

當氣溫從1.5度上升到2度時,對人類、動物、環境和地球整體的風險和影響存在一些顯著差異(report.ipcc.ch)

通常列出的氣候變化影響包括但不限於:

環境

表麵溫度上升

海洋和湖泊變暖(在某些情況下,比周圍環境的變暖速度更快——據livescience.com報道,蘇必利爾湖就是一個例子)

冰蓋縮小,冰的損失和冰比平常更早地破裂(在兩極冰蓋)

冰川退縮和收縮

積雪減少

海平麵上升

北極海冰減少

改變極端天氣事件[幹旱、洪水、風暴、颶風、熱浪等自然事件]的頻率、持續時間和強度

海洋酸化(由於碳含量增加)-“30%到40%的地球壽命二氧化碳人類釋放到大氣中溶解到海洋中,它會形成碳酸,並影響海洋pH值平衡的變化”(wikipedia.org)

自然水循環的變化-澳大利亞的珀斯就是一個例子,由於氣候變化,這種情況可能已經發生了

降雨(降水)模式的變化-澳大利亞的年平均降雨量在上個世紀有所增加,但自1960年以來,一些地區的降雨量大幅減少

風型的變化

土地沉降/土地下沉在未來增加

沿海和海邊土地的洪水在未來會增加

北冰洋未來將無冰我們已經整理了一份關於未來冰融化和冰損失的單獨指南

未來野火、昆蟲爆發和樹木疾病會越來越多

動植物

動物遷徙模式的改變

[二氧化碳刺激植物生命和作物生長的影響可能不清楚-它可能因物種而異,可能因溫室和大田植物而異,也可能對作物中的某些營養物質有積極影響,而對其他營養物質有負麵影響](wikipedia.org)

植物改變了活動的日期,比如樹木在春天早些時候發芽,在秋天晚些時候落葉。

無霜期和生長季節延長

動物和植物的活動範圍都發生了變化

改變植物生命和作物生長的條件(溫度和降雨)

人類與人類健康

總的來說,人類在很多事情上都依賴穩定的氣候——我們喝的水、吃的食物、穿的衣服、我們工作的企業和行業等等

可用水供應的變化

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變化

未來,基礎設施、農業、漁業和生態係統將日益受到損害

最先受到全球變暖和最高氣溫升高影響的人群是脆弱和處境不利的群體——欠發達國家、區域、島嶼、沿海、幹旱地區、一些土著居民和其他人口

——report.ipcc.ch

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島嶼國家可能最容易首先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由於海平麵上升,無法投資於減緩或適應戰略)。

氣候變化增加了英格蘭南部的洪水風險

隨著氣溫進一步攀升,後果將更加嚴重。

由於麵臨最大風險的國家往往最無力承受損失,氣候變化預計將加劇經濟不平等,並侵蝕在減少貧困方麵取得的進展

——carbonbrief.org

事件歸因研究表明,氣溫上升使去年8月路易斯安那州洪水背後的暴雨風險增加了一倍,而氣候變化是2003年巴黎熱浪期間與高溫有關的死亡人數的70%的原因。

——carbonbrief.org

經濟

適應氣候變化的成本

減少排放和防止進一步排放的成本

應對已經發生的氣候變化影響的成本

由於供水(家庭、商業和農業用水)的變化、農業等特定行業的變化以及自然資源的退化,造成了當前和未來的經濟價值損失

雖然很難確定損失的美元價值,但經濟模型表明,在20世紀,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了全球數千億美元的損失,包括農作物損失、海平麵上升和更加極端的天氣。

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了損失和破壞,未來還會有。

Loss指的是永遠失去且無法挽回的東西,比如人的生命或物種的損失,而damages指的是被損壞但可以修複或恢複的東西,比如道路或堤壩

——carbonbrief.org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說法,“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淨年度成本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公布的證據表明,氣候變化的淨損害成本可能是巨大的,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閱讀更多氣候變化對經濟的潛在影響

區域的影響

除了上述氣候變化的一般影響外,一個國家內的每個國家和區域都可能經曆自己的具體影響。

例如,wwf.org.au概述了澳大利亞的一些影響(影響可能因州而異),涉及天氣、極端事件、雜草和害蟲入侵、鹽入侵、大堡礁的威脅、棲息地破壞和環境變化造成的物種滅絕威脅、食物和農業、水、海岸侵蝕、健康問題(與熱浪和濕度增加導致更多蚊媒疾病有關)、房屋破壞和珊瑚白化。

了解更多關於氣候變化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目前在美國觀察到的影響,請訪問climate.nasa.gov/effects/

看看ucsusa.org上的這個:

氣候變暖導致了降雨的變化——一些地區變得更潮濕,而另一些地區變得更幹燥——幹旱和嚴重降雨事件變得更加普遍。

隨著地球平均溫度的迅速升高,一些地區,如高緯度地區,將比其他地區(如熱帶地區)經曆更大的變暖。

由於變暖改變了海洋和大氣環流模式,一些地區甚至可能經曆變冷。

未來的影響可能比預測的更好或更差

根據IPCC的說法,氣候變化對個別地區的影響程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不同社會和環境係統減緩或適應變化的能力而變化……(並且會)對一些地區產生有益的影響,而對另一些地區產生有害的影響,即氣候變化可能沒有目前估計的那麼嚴重,但也可能會更糟

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

以下是對氣候變化未來影響的一些預測:

  •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 - 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5/wg1/WG1AR5_SPM_FINAL.pdf
  • https://climate.nasa.gov/effects/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ffects_of_global_warming
  • https://www.livescience.com/37057-global-warming-effects.html

不過要注意的是——預測的效果並不是確定的——它們隻是一個估計或近似值。

例如,最近的一項事件歸因研究發現,到2100年,2012年颶風桑迪(Hurricane Sandy)造成的嚴重洪災重演的可能性可能增加17倍。

——carbonbrief.org

未來每一度變暖會發生什麼?(在1.5、2、3、4和4+攝氏度時的影響)

未來每升溫一度的影響差異可以在以下方麵看到:

海平麵上升

海洋溫度

海洋酸度

北極的冰

永久凍土融化

冰川的大小

北半球和世界各地都在下雪

每天的溫度

暴露在熱浪中

陸地上有多溫暖

陸地上的極端寒冷

平均降雨量

連續幹燥日數

連續降雨的天數

降雨強度

陸地上極端降雨的頻率

平均河流流量

平均幹旱時間

人口導致了水資源短缺

受幹旱影響的人口

熱帶氣旋數目

4級和5級氣旋數目

沿海地區洪水泛濫

小麥產量

玉米產量

大豆作物產量

水稻產量

牲畜活動

不同的生物

植物和動物物種失去了它們的氣候範圍

旱地和濕潤地的平均變暖

全球人均GDP及其他GDP相關因素

瘧疾等疾病的傳播

其他與人類健康有關的因素

碳簡報從大約70項同行評議的氣候研究中提取了數據,以顯示全球變暖預計將如何影響世界及其地區。

在不同的溫度級別(1.5度、2度和更高)下,您可以看到溫度級別對以下方麵的影響:

海洋,冰,降雨和降水,幹旱,風暴和洪水,作物,自然/動物,植物,經濟,健康

世界/全球,歐洲,美洲,加勒比和小島嶼,非洲,亞洲,中國,大洋洲

在https://interactive.carbonbrief.org/impacts-climate-change-one-point-five-degrees-two-degrees/上查看完整的互動圖表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決策者摘要》也是如此概述了1.5攝氏度和2攝氏度變暖/溫度變化之間的潛在影響差異。

你可以在http://report.ipcc.ch/sr15/pdf/sr15_spm_final.pdf上閱讀更多

概述不同變暖程度下潛在影響的其他資源:

  • https://www.wri.org/ipcc-infographics(升溫2、2.9、3.7和4.8攝氏度時的一些影響)
  • http://globalwarming.berrens.nl/globalwarming.htm(逐度解釋地球變暖時發生的情況- 1、2、3、4、5和6度)
  • https://www.dw.com/en/the-world-at-3-degrees-what-it-means-for-five-cities/a-41392444(全球氣溫3度,對5個城市意味著什麼)
  • https://www.theguardian.com/cities/ng-interactive/2017/nov/03/three-degree-world-cities-drowned-global-warming(一個3度的世界,哪些城市會被淹沒)
  • http://www.global-greenhouse-warming.com/3-degrees.html(升溫3度)
  • https://www.greenfacts.org/en/impacts-global-warming/l-2/1.htm(全球變暖4度的影響)
  • https://bigthink.com/strange-maps/what-the-world-will-look-like-4degc-warmer(地球變暖4度會是什麼樣子)
  •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matter-of-degrees-why-2c-warming-is-officially-unsafe-42308(為什麼2攝氏度的變暖可能被認為是不安全的)

哪些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多?

你可以閱讀這篇指南,了解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

縱觀曆史(截至2019年),美國累計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多。你可以點擊這裏閱讀美國溫室氣體排放摘要

中國(2019年)目前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多(並且領先於排名第二的美國,年排放量約為美國的兩倍)。你可以點擊這裏閱讀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摘要

讀一本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概述

不同的報告顯示,不同的國家在人均溫室氣體排放方麵處於領先地位

在這個資源上有很好的圖表,顯示了不同國家根據不同措施的排放量-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2-and-other-greenhouse-gas-emissions

從上麵可以看出,累積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很重要。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顯然反映了目前哪個國家的碳足跡最大——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碳足跡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2017年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3%。”(chinapower.csis.org)

中國的經濟增長、工業活動、人口規模以及煤炭的使用都被認為是造成其年度碳足跡的原因。

特別是煤炭的使用——“中國的煤炭消費量仍然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chinapower.csis。org)

哪些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少?

你可以閱讀這篇指南,了解排放溫室氣體最多和最少的國家

按人均計算,南美洲中部、中東以及非洲東部和南部國家的一些國家的平均排放量最低。

——skepticalscience.com

2016年,丹麥、芬蘭和尼日利亞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來使

哪些國家可能受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影響最大?

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氣候變化的貢獻最小溫室氣體排放

高度脆弱的地區包括南美洲中部、中東以及非洲東部和南部。

較不容易受影響的地區主要在北半球的北部

——skepticalscience.com

注意——“誰可能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問題應該是“誰最不能適應氣候變化,因此誰最脆弱?”

在這方麵,貧窮和欠發達國家以及沿海和島嶼地區(由於海平麵上升等因素)顯然處於危險之中。

這裏有一篇關於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向發達國家和富裕國家進出口碳足跡的文章:

  •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hidden-carbon-cost-of-everyday-products-96745

這篇文章說,富裕國家必須開始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材料和產品的碳足跡更加負責。

哪些國家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評估哪些國家需要做得更多,或者需要做出更多努力,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公平的份額”

你可以閱讀本指南概述了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這些國家基於年度、累計、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措施

哪些行業和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多?

不同的主要排放部門和對每個部門的描述可能包括:

能源和發電-電力的產生,傳輸和分配

運輸-通過汽車、卡車、火車、輪船、飛機和其他交通工具的人和貨物的移動。它包括公路旅行,還包括航空、鐵路、水路等等。它可以涉及私人車輛、公共車輛、貨運和送貨車輛等等。

工業-我們日常使用的商品和原材料的生產

商業和住宅-家庭和商業業務。不包括農業和工業活動

農業-作物生產,畜牧業生產,農場和牧場。

土地利用與林業-土地的管理,土地使用的轉換,以及森林和植被。

其他行業——也有其他行業需要考慮。

閱讀更多這份指南介紹了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行業和部門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排放可以用溫室氣體排放的數量和百分比來衡量。

例如,一些國家的農業可能要為排放最多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負責,但不是二氧化碳。

但是,它們也可以通過每個行業的二氧化碳強度來衡量——根據一些測量方法,運輸業的二氧化碳強度最高。

每個行業還需要考慮直接和間接排放。

農業、工業活動、住宅和商業,甚至在考慮電動汽車時,運輸等部門都有自己的直接排放,但也間接使用發電產生的電力,這有間接排放足跡

在這些指南中閱讀更多關於解決每個部門排放的潛在解決方案:

在這些指南中閱讀更多關於不同行業的信息:

交通運輸部門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電力和電力生產中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商業和住宅部門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農業、土地利用和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工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我們如何跟蹤不同國家在一段時間內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

像climateactiontracker.org這樣的網站提供各種跟蹤指標、方法和預測,以傳達不同國家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跟蹤其溫室氣體排放的。

查看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countries/獲取更多信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來源指出,一些國家報告的真實年排放量數據可能不完整或不準確,即一些國家報告的排放量可能遠遠低於其實際排放量。

城市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通常,我們從全球或國家/國家層麵來看排放量。

但是,最近的報告開始關注城市作為排放者的重要性。

本指南概述了有關全球城市碳足跡應注意的基本知識

哪些城市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多?

你可以閱讀更多這份指南列出了排放溫室氣體總量和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城市的完整名單

2019年,首爾、廣州和紐約是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前三名

2019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穆罕默德·本·紮耶德市和阿布紮比是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的前三名

哪些城市已經減少了排放量?

截至2019年,世界上已有27個最大城市的排放量減少到其峰值排放量的10%以下。

你可以閱讀更多本指南介紹了已經減少排放的城市,以及城市如何減少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如何跟蹤不同城市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

你可以去一個地方看看一些城市在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和可持續性方麵是如何跟蹤的:

  • https://www.c40.org/cities

溫室氣體和碳排放的最新趨勢是什麼?

中國

自1990年以來,中國的排放量顯著增加。

你可以看到中國自1990年以來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 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countries/china/

美國

自1990年以來,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增加了1.3%

你可以看到美國自1990年以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 https://www.epa.gov/ghgemissions/sources-greenhouse-gas-emissions

全球

自1900年以來,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顯著增加。

自1970年以來,CO2排放量增加了約90%,其中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過程排放占1970年至2011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增加的78%左右。

你可以看到自1990年以來的全球碳排放總量:

  • https://www.epa.gov/ghgemissions/global-greenhouse-gas-emissions-data

未來變暖的目標,以及我們如何實現它

《巴黎協定》設定了將全球變暖限製在遠低於2℃的目標,並進一步努力將其限製在1.5℃(預計1.5℃時氣候變化的負麵影響和影響會更小,適應也會更容易)。

從ourworldindata.org:

為了將全球氣溫上升控製在商定的2°C以內,全球碳排放必須在下一個十年(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從2070年開始必須為負

隻有當人類的排放量減少到零時,全球變暖才會放緩到可能可控的速度

其他目標則表示,排放量需要在2020年達到峰值,並在2050年達到零。

這是世界各國領導人麵臨的挑戰。

為了將全球氣溫上升控製在商定的2°C以內,全球碳排放必須在未來十年達到峰值,從2070年開始必須為負:我們必須開始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盡管進行了30年的氣候變化談判,但溫室氣體排放沒有偏離“一切照常”的路徑,因此許多人認為將全球變暖控製在2攝氏度以內是不可能的。

——theconversation.com

對未來變暖的預測和預測

以下圖表顯示了到2100年不同承諾和政策的各種預測:

  • 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global/temperatures/

這張圖顯示的是,按照目前的政策,我們目前正處於全球變暖3到4度的軌道上。

但是,更多的氣候友好型政策可以改變這一途徑,使氣溫降低。

氣候模式預測采用了從一切照舊到長期可控排放大幅下降的各種情景,結果顯示,到21世紀末,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可能上升2.8°C至5.4°C。

即使目前提交給巴黎會議的所有國家承諾都實現了,我們仍然隻是在這一範圍的底部。

——theconversation.com

如果沒有技術或政策變化來減少目前的排放趨勢,那麼在已經發生的情況下,21世紀預計將進一步升溫2.6至4.8°C(4.7至8.6°F)。

預測這些範圍對任何特定地點的氣候經曆意味著什麼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但隨著區域和局部尺度模型的發展,估計正在繼續改進。

——royalsociety.org

氣溫上升限製在1.5度以下看起來極不可能

按照目前的速度,我們將在2030年至2052年間達到1.5度

——report.ipcc.ch

嚴格的減緩政策可能能夠將全球變暖(2100年)限製在相對於工業化前水平的2°C左右或以下。

如果不加以緩解,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化石燃料的廣泛使用可能導致全球變暖約4°C。

根據IPCC第四次報告,全球平均氣溫的最佳估計是到21世紀末將上升1.8°C(3.2°F)。

這一預測是相對於20世紀末的全球氣溫。

SRES B1標誌情景的“可能”範圍(根據專家判斷,大於66%的概率)為1.1-2.9°C(2.0-5.2°F)。

對於最高排放SRES標誌情景(A1FI),全球平均溫度升高的最佳估計值為4.0°C(7.2°F),“可能”範圍為2.4-6.4°C(4.3-11.5°F)。

溫度預測的範圍部分反映了(1)排放情景的選擇,以及(2)“氣候敏感性”。

不同的情景對未來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如經濟增長、人口水平、能源政策)有不同的假設,這反過來又會影響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預測。

[累積排放量與預計變暖密切相關]

——wikipedia.org

如果沒有減緩氣候變化的新政策,預測顯示,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平上升3.7至4.8°C(中值;範圍為2.5至7.8°C,包括氣候不確定性)。

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軌跡不符合將全球變暖限製在相對於工業化前水平的1.5或2攝氏度以下。

作為Cancún協議一部分作出的承諾與具有成本效益的情景大體一致,這些情景提供了將全球變暖(2100年)限製在相對於工業化前水平3°C以下的“可能”機會(66-100%概率)

——Wikipedia.org

不過要注意的是,預測就像氣候預算一樣——它們隻是一種估計,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

變暖可能比目前的預測顯示的更大或更小。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信息的不同和變量的變化,預測也會發生變化。

排放途徑導致未來不同程度的變暖

作為指導,一些來源已經製定了未來不同程度變暖的潛在途徑。

Wri.org的信息圖表顯示:

低排放途徑導致2度升溫

中等排放路徑,導致2.9度的變暖

高排放途徑導致3.7度的變暖

導致4.8度升溫的最高排放途徑

在這裏查看- https://www.wri.org/resources/data-visualizations/infographic-choose-your-future-4-possible-emissions-pathways

將變暖限製在1.5°C -在沒有或有限超調1.5°C的模式路徑中,到2030年,全球人為淨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0年水平下降約45%(40-60%四分位數範圍),在2050年左右達到淨零(2045-2055四分位數範圍)。

將變暖限製在2攝氏度以內——為了將全球變暖限製在2攝氏度以下,預計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大多數路徑上下降約20%(10-30%四分位數範圍),並在2075年左右達到淨零(2065-2080年四分位數範圍)。

[IPCC的報告還顯示了實現不同程度變暖的途徑,以及每一程度變暖的潛在影響]

——report.ipcc.ch

其他路徑方案和數據可在以下地址找到:

  •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2-and-other-greenhouse-gas-emissions(在“未來排放情景”下)

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主要解決方案是什麼?

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一些主要方法是:

減緩(使排放達到峰值,逐步減少排放,最終使排放達到淨零)

封存和儲存(吸收大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永久的地質、生物或海洋水庫中)

適應(適應變暖引起的變化/影響)

氣候工程(大規模的工程改造,以限製到達地球的陽光量,以試圖抵消持續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是另一個選擇,盡管它不構成目前主要戰略的一部分,並包含一些不確定性。

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排放的具體解決方案和方法

盡管對未來氣候變暖有一個全球目標,也有一些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解決方案,但每個國家、州/省、城市和部門都需要自己的定製戰略和具體解決方案。

在本指南中閱讀更多關於氣候變化的具體解決方案:

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綜合指南

建議減少排放的具體解決方案之一是使用可再生能源作為電力生產的更大份額,以使電網脫碳。

關於可再生能源,一些來源表明,“然而,截至2019年,[可再生能源]需要以六倍的速度增長,以將全球變暖限製在2°C(3.6°F)”(wikipedia.org)

但是,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常見的解決方案(如電動汽車)本身是不夠的,降低總體消費或消費率可能是更好的主要解決方案(更好的能源生產和使用效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式)。

世界人口的增長(這意味著對電力、交通、糧食和農業、海水淡化廠等的需求增加)以及發展中國家在工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中增加能源消耗,也可能增加未來的排放總量(盡管人口不斷增長,經濟不斷增長,但世界上幾個主要城市的排放量已經達到峰值並有所減少

解決氣候變化的單一解決方案或單一方法是行不通的——它需要多層次的,需要多個城市、國家和關鍵決策者的參與。

此外,提出的一些主要解決方案,如可再生能源和替代燃料汽車,都有其自身的實際和技術挑戰。

而且,更不用說在宏觀層麵上大規模研究、開發和實施這些解決方案所麵臨的財務、社會和後勤挑戰。

一些研究表明,目前地下三分之二到80%的化石燃料必須留在地下,才能將變暖限製在目標水平。

快速、大規模實施減緩和適應解決方案的潛在挑戰和障礙

雖然一些城市已經看到了減少,但全球和國家層麵的解決方案的實施可能存在潛在的挑戰和障礙:

1.不同國家麵臨不同的挑戰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

以經濟增長為優先或目標的政府vs以環境為優先或目標的政府

炎熱/幹燥氣候國家vs潮濕氣候國家

2.不同國家對年度溫室氣體%的貢獻不同,對減排的努力程度也不同(理想情況下,努力應反映排放量%)

3.讓所有國家就減排目標達成一致並進行合作可能很困難(例如,美國此前退出了《巴黎協定》)。

4.解決方案的夥伴關係可能很複雜,可能涉及多個團體和各級政府,這使得組織/規劃和執行困難

5.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小的國家實施變革的動力較小

6.氣候變化可能必須在全球、國家、區域和地方各級加以解決——這可能涉及不同的目標和解決方案,並可能發生衝突

7.解決方案的資本投資並不總是可用的,即使是這樣,一些改變也可能過於昂貴(例如城市和基礎設施的改變)。

8.投資、融資和獲得貸款的途徑並不總是可用的

9.實施緩解和適應解決方案的最終成本仍然未知,導致在實施某些變化方麵存在不確定性和停滯

10.如果我們不減少排放,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後續影響的成本仍不清楚——有些人可能願意打賭,他們的成本不會太高

11.土地用途的轉變可能很困難

12.從規模的角度和所需的時間來看,實現1.5度、2度和1度變暖的模擬途徑可能是不現實的——例如,我們無法在所需的時間內以所需的規模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並轉向可再生能源或更高效的碳排放能源係統

13.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除二氧化碳等其他解決方案並非在所有地方都可行

14.政治家和公眾對為什麼需要具體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認識和理解可能不夠高,無法支持和實施必要的變革

15.與常規發展相比,可持續發展和減排似乎過於困難和昂貴

16.在某些情況下,實現解決方案可能涉及某些使能條件首先到位(並且這些條件並不總是到位或能夠到位)

17.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時,可能會有一些權衡(甚至取代了利益)——淨影響必須考慮在內。例如,可能存在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風險

18.中國作為年排放足跡最大的國家,麵臨著重大的潛在挑戰:

嚴重依賴煤炭

煤炭裝機容量預計在2025年之前不會達到峰值

能源發展戰略可能會有長達15年的滯後(因此,現在實施的戰略可能在未來15年仍然有效)

燃煤發電廠產能過剩

煤炭是有利可圖的

煤炭得到補貼和保護

工業嚴重依賴煤炭

對汙染能源新投資的監管已經放鬆

汙染和排放罰款可能還不夠嚴厲

可再生能源技術可能還無法達到目前煤炭所能達到的規模(部分原因與現有的能源和電力基礎設施和係統有關)。

從煤炭轉向可再生能源需要短期權衡,比如失去工作和可支配收入

政府可能會因為減少煤炭使用而失去稅收收入

可再生能源可以依賴於良好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作為主要電力用戶的城市,在接收可再生能源方麵的設施可能很差

煤炭到天然氣的轉換已經出現了問題

中國的電動汽車目前的排放量可能與傳統燃燒汽車相似

閱讀更多關於這些資源的潛在挑戰:

  • http://report.ipcc.ch/sr15/pdf/sr15_spm_final.pdf
  • https://www.www.6655zr.com/the-challenges-with-chinas-transition-from-coal-to-natural-gas-renewable-energy/
  • https://chinapower.csis.org/china-greenhouse-gas-emissions/
  •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4/the-stumbling-blocks-to-chinas-green-transition/
  • https://oilprice.com/Latest-Energy-News/World-News/Chinas-Coal-To-Gas-Transition-Sputters.html

未來減排目標

閱讀更多關於未來潛在減排目標的指南

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

一個非常粗略的估計(應該隻作為一個非常普遍的指南),積極尋求所有低成本的溫室氣體減少/減排方案是:

到2030年,全球經濟總成本將達到每年2000 - 3500億歐元。這還不到2030年全球預計GDP的1%

……如果我們把這些額外的機會包括在內,到2030年,我們最大的技術減排潛力將達到470億噸CO2E /年。

因此,相對於我們目前預計的路徑,我們最大的全球潛力是減少65-70%。

在這個資源中閱讀更多:

  • https://ourworldindata.org/how-much-will-it-cost-to-mitigate-climate-change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的一份報告是這樣描述成本的:

將全球變暖限製在1.5°C的全球模式路徑預計涉及2016年至2035年期間能源係統年均投資需求約2.4萬億美元,約占世界GDP的2.5%

——report.ipcc.ch

與我們理解和評估氣候變化相關的不確定性和挑戰

一個透明的氣候專家或氣候科學家/研究人員應該承認,在了解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全貌時,仍然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不確定的。

其中一些可能包括:

-使用氣候模型的局限性,包括它們能模擬或預測什麼,不能模擬或預測什麼,輸入它們的假設和數據,以及它們如何工作。

氣候模型還不能預測突變的氣候事件

我們如何準確地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因為重要的變量,如未來的全球政治氣候政策,技術壁壘,經濟增長,化石燃料的價格,能源和碳效率的增加,能源和運輸部門的趨勢-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主要國家,未來的人類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太陽的行為,短期幹擾,如El Niño或火山噴發,反饋過程抑製或加強對氣候係統的幹擾,如雲的形成,但也包括水蒸氣和冰的反饋,海洋環流的變化,以及溫室氣體的自然循環,等等)

-我們能多準確地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或影響(對人類、經濟、世界不同地區、動物、環境等)-可以自由地承認,影響可能比預測的更糟或更好

-沒有辦法保證每個國家的排放報告是完全準確的——“(沒有)可靠的方法來獨立核實各國政府是否在如實報告自己的排放量,也沒有辦法知道全球人為排放實際上增加了多少”(e360.yale.edu)。

-並非所有化石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都是一樣的,所以計算排放量有時很有挑戰性——“中國煤炭的碳含量通常比世界各地燃燒的典型煤炭低得多。因此,每燃燒一噸碳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少——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計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低40%。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對過去(至少1850年以前)全球溫度記錄的了解的準確性,取決於某些基於古代地球樣本和人類替代品的研究和估計的可靠性/準確性。

在本指南中閱讀更多關於確定和解釋地球氣候曆史的知識

-地球氣候和溫度曆史中某些行為的確切驅動因素或原因-其中一個例子是10萬年問題,這與缺乏對過去100萬年中大約10萬年冰期周期性的明顯解釋有關,但在此之前卻沒有(更多信息請閱讀這裏-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00,000-year_problem)。

此外,目前還不清楚過去300萬年冰期的加劇是由於溫室氣體濃度的下降,還是其他氣候事件,如PETM時期的熱峰值是由甲烷釋放引起的。

另一個例子是試圖回到1000年或數百萬年前,“建議受到現有實驗證據的嚴重限製”……還有其他氣候事件的例子,其原因或因素不為人所知或不清楚(更多信息請點擊這裏-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logic_temperature_record)

-過去的二氧化碳濃度

在分析化石樹葉時,“過去7000 - 10000年期間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實際上是多少,這可能存在爭議。一些人根據他們在樹葉中分析的內容進行爭論,而另一些人則引用校準問題來駁斥這些說法](wikipedia.org)。

除此之外,與這一爭議相關的是,觀察到格陵蘭島的冰芯通常報告更高、更多變二氧化碳比南極洲的類似測量值要高。然而,負責這種測量的小組(例如H.J.史密斯等人)。)認為格陵蘭岩心的變化是由原位在冰中發現的碳酸鈣塵埃的分解”[格陵蘭島岩心的低塵埃濃度似乎支持了南極和格陵蘭島的測量結果](wikipedia.org)

-對氣候突變的科學理解通常很差……[而且]氣候模型還不能預測氣候突變事件,或過去的大多數氣候突變(wikipedia.org)

-自然力量的影響在十年左右的短時間內是不可預測的,這意味著我們可能要到未來幾十年或一個世紀才能看到它們的影響(其中一個例子是最近的厄爾尼諾Niño,我們不確定它對氣候有多大影響。這也意味著,目前,在引入下一套巴黎減排目標之前,大氣建模者無法驗證一套目標是否有效(e360.yale.edu)

-地球氣候對氣候驅動因素和其他變量的敏感程度(氣候敏感性)。

當你考慮到目標路徑、預測和累積排放量與預期變暖估計時,都是基於氣候敏感性的假設——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變量

“很難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單個地點,特別是在降雨方麵。即使全球變化廣為人知,其區域表現也取決於風型、洋流、植物和土壤的詳細變化。”(science.org.au)

-地球的反饋回路在未來究竟會如何反應

-將El Niño或La Niña事件與氣候變化聯係起來的潛在不確定性科學(blogs.ei.columbia.edu)

熱帶雨林和其他生態係統實際上可能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對健康生長的森林、植被和土壤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以及森林砍伐等土地利用變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知之甚少……可能比通常假設的要大。”總的來說,熱帶森林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彙還是源,科學家們甚至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 - - - - -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作為排放和封存溫室氣體的社會的一部分,由於熱帶森林現存生物量等因素的不確定性,以及其他因素,承載著不確定性

-將某些事件與最近的變暖趨勢聯係起來(一些事件隻能與%的概率聯係起來,而不能與絕對確定性聯係起來)

- - - - - -計算產品和服務碳足跡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

+更多

關於氣候變化各方麵的不確定性的進一步資料有:

probeinternational.org報告:

[概述了氣候變化的一些方麵,這些方麵有廣泛的共識,但仍存在爭議,還有一些方麵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以及我們在氣候科學方麵正在取得的進展]

skepticalscience.com網站的一篇報道稱:

[是上述報告的摘要]

其中一份royalsociety.org報告稱:

[討論了複雜的過程和反饋如何塑造我們的氣候,我們如何無法預測未來的排放,每個二氧化碳排放路徑如何有一係列的情景,以及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跨度內,自然變化如何調節溫度潛在趨勢的影響]

一份ox.ac.uk報告:

[解釋氣候模型如何工作以及模型如何包含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此外,解釋了科學家如何試圖量化模型中的不確定性]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網站的一份報告稱:

[總結了我們如何看待氣候科學中的不確定性,模型如何具有不確定性,以及氣候變化預測中如何存在不確定性]

福布斯網站報道:

[說氣候模型存在不確定性,但這種不確定性有時被批評者用來誇大對可能結果的不確定性]

climate echangeinaustralia.gov.au報道:

[解釋我們如何在氣候科學中獲得信心,不確定性在哪裏,以及科學家如何處理和解決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skepticalscience.com網站的一篇報道稱:

[概述如何解釋一些氣候模型和圖表,以及它們可能具有的不確定性類型]

skepticalscience.com網站的一篇報道稱:

[概述了在工業化前排放水平上翻一番對氣候敏感性的不確定性]

skepticalscience.com網站的一篇報道稱:

[討論氣候對二氧化碳排放的敏感性]

碳簡報網站的一篇報道稱:

[圍繞修訂後的1.5度碳預算的不確定性]

一份wr.org報告稱:

[概述與碳預算有關的不確定性,以及其他氣候科學的不確定性]

碳簡報網站的一篇報道稱:

[更多與碳預算和整體氣候科學不確定性有關的不確定性摘要]

將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水平與過去的氣候事件聯係起來的潛在爭議和不確定性

將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水平與過去的氣候事件聯係起來可能存在爭議或不確定性:

-關於溫室氣體是氣候突變事件的主要原因缺乏確定性

[關於甲烷從冰凍冰中釋放是否是大約5500萬至6500萬年前PETM時期突然氣候變化事件的主要原因尚不確定,當時被認為是突然的熱峰值](wikipedia.org)

-關於二氧化碳是冰期加劇的主要原因缺乏確定性

過去300萬年冰期的逐漸加劇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的下降有關,盡管尚不清楚這種變化是否大到足以引起溫度的變化。

[這是因為]溫度下降會導致二氧化碳的減少,因為根據亨利定律,二氧化碳在較冷的水中更容易溶解,這可能解釋了最後一個冰期最大值期間二氧化碳濃度下降100ppmv中的30ppmv (wikipedia.org)

——《溫室氣體和10萬年的問題

關於溫室氣體在10萬年問題中所起的作用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wikipedia.org)

這些不確定性是否定氣候變化還是消除潛在的未來風險?

一些資源提出的一個共同觀點是,僅僅因為氣候變化的某些方麵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這並不能消除氣候變化可能對地球未來構成重大風險的潛在風險。

這些不確定性也不能最終否定當前氣候變化的共識。

氣候係統的不確定性並不能降低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風險,因為它是雙向的:氣候變化可能沒有目前估計的那麼嚴重,但也可能變得更糟。

即使溫室氣體排放的未來變化處於預期範圍的低端,高排放途徑仍足以使地球達到數百萬年未見的溫度

——science.org.au

關於氣候模型:

沒有人比建模者自己更容易認識到計算機氣候模型的局限性,他們經常會抱怨,在現有工具的條件下,他們不得不在粗糙的分辨率下工作。

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必須等待完全確定之後才采取行動?(沒有)

——carbonbrief.org

氣候變化是複雜的:

你願意接受(發生惡劣天氣和環境事件的)風險嗎?

在這樣一個複雜的係統中,我們對氣候係統許多部分的知識不太可能是確定的。

然而,很明顯,即使是不確定的答案也可以幫助我們計算出我們麵臨的氣候變化風險的規模,以及如何管理這些風險。

——carbonbrief.org

此外,我們觀察和了解氣候變化的能力一直在不斷發展和進步:

……幾個主要問題使得不可能對未來十年全球或區域溫度趨勢將如何演變作出精確估計。

[但是]科學家們在地球氣候係統的觀測、理論和建模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些進步使他們能夠越來越有信心地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

——royalsociety.org

比較過去的條件和變量,到地球當前的條件和變量集

有些人認為或指出關於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如果你想做一個理論或結論在人類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的影響將在當前時間(或變暖趨勢開始以來),你必須能夠證明所有相同的變量和相同條件下存在在地球的過去,和氣候上的結果(在過去或現在)是相同的,或者非常相似。

如果事實並非如此(即沒有非常可靠的證據證明過去類似的情況,類似的因素/變量,以及與我們現在看到的類似的結果),這些人認為,當前的氣候科學和氣候變化信息的有效性較低。

這顯然隻是一個論點或觀點。

那些質疑共識的人的另一個論點或觀點

一些質疑這一共識的人還指出,地球的氣候一直是自然變化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氣候變化是地球自然氣候過程的一部分

……另一種看待我們對氣候變化理解的方式——什麼是被廣泛接受的,什麼是有爭議的,什麼是不確定的或不理解的

這是打破我們對氣候變化理解的另一種方式……將我們確定的、可能知道的以及我們根本不太了解的東西進行分類。

它們可以被非正式地分為以下三大類: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一般來說,我們自1850年以來的觀測和測量,特別是自1950年左右開始使用更現代和準確的技術來測量和分析地球氣候和氣候變化的相關方麵

我們認為我們可能知道的…

關於地球氣候和氣候相關事件的過去和未來的研究,例如我們可以從代用物和古代地球記錄中研究地球氣候曆史

我們有什麼不確定的

我們在本指南的“不確定性”一節中概述了這些因素

一些很好的資源很好地概述了這些類別是probeinternational.org報告和skepticalscience.com報告

總的來說,氣候變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有相互作用的驅動力、放大器、減量器和反饋

氣候變化可能很複雜。其中一個複雜問題是氣候係統中的反饋效應……

二氧化碳在環境或氣候係統中不會自己起作用

氣候係統涉及到放大或減少係統初始變化的反饋

最重要的反饋涉及各種形式的水。

溫暖的大氣通常含有更多的水蒸氣,而水蒸氣被視為氣候變化的放大器,而不是驅動力。

極地地區的高溫融化了海冰,減少了季節性積雪,暴露出更暗的海洋和陸地表麵,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導致進一步變暖。

另一個重要但不確定的反饋與雲的變化有關。變暖和水汽增加一起可能導致雲量增加或減少,根據雲的水平範圍、高度和性質的變化,這會放大或抑製溫度變化。

最新的科學評估表明,雲層變化對全球的總體淨影響很可能是加劇變暖。

海洋可以減緩氣候變化。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熱源,但很難加熱整個深度,因為溫暖的海水往往停留在接近表麵的地方。因此,熱量傳遞到深海的速度很慢;它每年、每十年都有所不同,有助於確定地表變暖的速度。

在1970年之前,對地下海洋的觀測是有限的,但從那以後,上層700米(2300英尺)的變暖是顯而易見的。也有證據表明氣候變暖的程度更深。

由於地理位置,特別是緯度和大陸位置的不同,大多數區域的地表溫度和降雨量與全球平均水平相差很大。

溫度、降雨量的平均值及其極端值(通常對自然係統和人類基礎設施的影響最大)也受到當地風型的強烈影響。

評估反饋過程的影響、變暖的速度和區域氣候變化,需要使用大氣、海洋、陸地和冰(冰凍圈)的數學模型,這些數學模型建立在既定的物理定律和對影響氣候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的最新理解的基礎上,並在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上運行。

模式對預期的額外變暖程度的預測各不相同(取決於模式類型和模擬某些氣候過程時所使用的假設,特別是雲的形成和海洋混合),但所有這些模式都同意,反饋的總體淨效應是放大變暖。

——royalsociety.org

對反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一些最常見論點的回應

《懷疑的科學》雜誌上有一些關於反對氣候變化各個方麵的最常見論點的資源。

你可以在skepticalscience.com的“論點”報告中閱讀他們對這些論點的回答

在wikipedia.org上也有一個資源在討論“全球變暖爭議”

有些人對氣候變化的共識持懷疑態度,或者可能不確定,他們可能有以下幾點:

97%的氣候共識數字是基於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數據,但他們的計算方法存在缺陷

氣候變化研究、報告和資助都涉及到財政和政治議程以及利益衝突

我們整理了一些指南,既挑戰又支持當前關於氣候變化的共識:

氣候變化資助、研究和報告可信嗎?

同意當前對氣候變化的共識(支持者的潛在論點)

挑戰當前關於氣候變化的共識(懷疑論者的潛在論點)

關於氣候變化共識的其他主張

各種來源都有與氣候變化共識相反的說法。

來自zerohedge.com[芬蘭和日本研究總結]:

[實際上沒有人為的氣候變化]

[在過去的一百年裏,由於二氧化碳,溫度變化了0.1攝氏度。人類的貢獻約為0.01°C

“新的證據表明,來自太空的高能粒子被稱為銀河宇宙射線,通過增加雲層覆蓋來影響地球氣候,造成‘傘效應’……(這種傘效應是一種自然現象,可能是)氣候變暖的主要驅動因素,而不是人為因素。

[負責這些發現的科學家]“最關心的事實是,目前推動政治方麵辯論的氣候模型,尤其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氣候敏感性尺度,未能納入雲覆蓋增加這一至關重要的潛在核心變量”[並且]“模型……不能正確計算觀測到的全球溫度中包含的自然成分。”原因是模型未能推導出低雲量對全球溫度的影響。

(我們至少需要)“重新思考雲對氣候的影響”

——zerohedge.com

Thomas Sowell談到了氣候變化問題的幾個相反的觀點,比如二氧化碳的上升滯後於溫度/氣候的上升

盡管如此,SkepticalScience對此提供了反饋,指出二氧化碳是如何放大變暖的,而不是引發變暖

沃爾特·E·威廉姆斯指出:“地球物理學家估計,僅三次火山爆發——印度尼西亞(1883年)、阿拉斯加(1912年)和冰島(1947年)——向大氣中噴出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就比人類整個曆史上所有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還要多。”

再說一次,科學對火山和二氧化碳排放有了更多的了解

更多關於氣候變化的概要指南

在science.org.au(摘要頁),royalsociety.org(主頁)和climate.nada.gov(常見問題解答頁)資源中可以找到其他一些有用的關於氣候變化的總結指南

關於氣候變化的其他筆記

二氧化碳與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煤炭作為能源的使用密切相關

減少消費,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碳密集型能源的使用,都可以降低某一活動、部門或經濟的整體碳強度

當觀察一個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時,應該問的是,這些排放量是否包括他們進口的材料、商品和服務中的碳足跡——所有氣候變化計算都應該包括直接和間接的碳,以獲得最準確的情況。進口與出口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關於氣候變化和排放的其他指南

什麼是碳足跡?

常見日常用品、產品和食品的碳足跡

來源

1.https://climate.nasa.gov/climate_resources/139/graphic-global-warming-from-1880-to-2018/

2.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world-of-change/DecadalTemp

3.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countries/

4.https://www.c40.org/cities

5.https://www.www.6655zr.com/how-cities-might-reduce-greenhouse-gases-address-climate-change-solutions-strategies-as-well-as-examples-of-cities-who-have-already-reduced-emissions/

6.https://www.www.6655zr.com/cities-that-emit-the-most-greenhouse-gases/

7.https://climate.nasa.gov/vital-signs/global-temperature/

8.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global-maps/MYD28M

9.https://skepticalscience.com/Those-who-contribute-the-least-greenhouse-gases-will-be-most-impacted-by-climate-change.html

10.https://www.www.6655zr.com/which-countries-need-to-do-more-to-reduce-their-greenhouse-gas-emissions-better-help-address-climate-change/

11.https://www.telegraph.co.uk/travel/maps-and-graphics/mapped-the-countries-that-use-the-most-electricity/

12.https://www.www.6655zr.com/a-history-of-earths-carbon-dioxide-levels-over-time-carbon-dioxide-level-timeline-how-fast-c02-levels-are-increasing/

13.https://www.www.6655zr.com/what-earths-climate-was-like-in-the-past-last-century-thousand-million-billions-of-years-earth-climate-history-timeline/

14.https://www.www.6655zr.com/how-warm-did-climate-temperatures-get-throughout-earths-history/

15.https://climate.nasa.gov/vital-signs/carbon-dioxide/

16.https://www.science.org.au/learning/general-audience/science-climate-change/1-what-is-climate-change

17.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bal_warming

18.https://www.www.6655zr.com/factors-natural-human-that-impact-affect-climate-change-drivers-forcings/

19.https://www.www.6655zr.com/how-fast-did-earths-climate-change-in-the-past-abrupt-climate-change-events/

20.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climate-qa/why-did-earth%E2%80%99s-surface-temperature-stop-rising-past-decade

21.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world-of-change/DecadalTemp

22.https://climate.nasa.gov/climate_resources/24/graphic-the-relentless-rise-of-carbon-dioxide/

23.https://www.www.6655zr.com/which-greenhouse-gas-is-the-worst/

24.https://www.www.6655zr.com/how-long-do-greenhouse-gases-stay-in-the-atmosphere/

25.https://www.www.6655zr.com/which-greenhouse-gas-traps-the-most-heat-is-most-potent/

26.https://www.www.6655zr.com/which-type-of-greenhouse-gas-is-emitted-the-most-volume/

27.https://www.www.6655zr.com/summary-greenhouse-gas-emissions-worldwide-globally-past-present-future/

28.http://www.antarcticglaciers.org/glaciers-and-climate/ice-cores/ice-core-basics/

29.https://skepticalscience.com/argument.php

30.https://www.www.6655zr.com/the-evidence-linking-greenhouse-gas-emissions-from-human-activity-climate-change-global-warming-together/

31.https://skepticalscience.com/climate-models-intermediate.htm

32.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543546/why-climate-models-arent-better/

33.https://www.hoover.org/research/flawed-climate-models

34.https://notrickszone.com/2018/12/06/scientists-falsified-climate-models-do-not-employ-known-physics-fullydont-agree-with-reality/

35.https://wattsupwiththat.com/2017/06/28/173948/

36.https://www.neefusa.org/weather-and-climate/climate-change/principal-greenhouse-gases-and-their-sources

37.https://www.www.6655zr.com/summary-greenhouse-gas-emissions-united-states-past-present-future/

38.https://www.www.6655zr.com/summary-greenhouse-gas-emissions-in-china-past-present-future/

39.https://www.www.6655zr.com/potential-options-solutions-for-reducing-greenhouse-gas-emissions-in-transport-industry/

40.https://www.www.6655zr.com/potential-options-solutions-for-reducing-greenhouse-gas-c02-emissions-from-energy-power-electricity-production/

41.https://www.www.6655zr.com/potential-options-solutions-for-reducing-greenhouse-gas-co2-emissions-in-the-residential-commercial-sectors/

42.https://www.www.6655zr.com/potential-options-solutions-for-reducing-greenhouse-gas-co2-emissions-from-industry-industrial-activities/

43.https://www.www.6655zr.com/potential-options-solutions-for-reducing-greenhouse-gas-co2-emissions-in-agriculture-land-use-forestry/

44.https://en.wikipedia.org/wiki/100%25_renewable_energy

45.https://climate.nasa.gov/news/215/just-5-questions-aerosols/

46.https://www.ucsusa.org/global-warming/science-and-impacts/science/CO2-and-global-warming-faq.html#.W4trp5MzbR0

47.https://climatechange.environment.nsw.gov.au/About-climate-change-in-NSW/Causes-of-climate-change

48.https://royalsociety.org/topics-policy/projects/climate-change-evidence-causes/basics-of-climate-change/

49.https://physicsworld.com/a/are-our-water-vapour-emissions-warming-the-climate/

50.https://whatsyourimpact.org/greenhouse-gases/carbon-dioxide-emissions

51.Hannah Ritchie和Max Roser(2018) -“CO₂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在線發布於OurWorldInData.org。檢索自:'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2-and-other-greenhouse-gas-emissions '[在線資源]

52.https://theconversation.com/global-warming-has-already-raised-the-risk-of-more-severe-droughts-in-cape-town-107625

53.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cape-towns-drought-was-so-hard-to-forecast-84735

54.https://climate.nasa.gov/effects/

55.https://www.livescience.com/37057-global-warming-effects.html

56.http://www.wwf.org.au/what-we-do/climate/impacts-of-global-warming#gs.NKOk7KU

57.https://climate.nasa.gov/evidence/

58.https://www.edf.org/climate/9-ways-we-know-humans-triggered-climate-change

59.https://www.skepticalscience.com/empirical-evidence-for-global-warming.htm

60.https://www.carbonbrief.org/analysis-why-scientists-think-100-of-global-warming-is-due-to-humans

61.https://royalsociety.org/topics-policy/projects/climate-change-evidence-causes/

62.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bal_warming_controversy

63.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hidden-carbon-cost-of-everyday-products-96745

64.https://theconversation.com/explainer-how-scientists-know-climate-change-is-happening-51421

65.https://ourworldindata.org/how-much-will-it-cost-to-mitigate-climate-change/

66.https://www.epa.gov/ghgemissions/global-greenhouse-gas-emissions-data

67.https://www.epa.gov/ghgemissions/sources-greenhouse-gas-emissions

68.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countries/china/

69.https://royalsociety.org/topics-policy/projects/climate-change-evidence-causes/basics-of-climate-change/

70.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global/temperatures/

71.http://blogs.edf.org/climate411/2017/03/23/how-do-we-know-that-humans-are-causing-climate-change-these-nine-lines-of-evidence/

72.https://www.science.org.au/learning/general-audience/science-climate-change/9-what-does-science-say-about-climate-change-options

73.https://www.zerohedge.com/news/2019-07-11/scientists-finland-japan-man-made-climate-change-doesnt-exist-practice

74.https://www.science.org.au/learning/general-audience/science-climate-change/3-are-human-activities-causing-climate-change

75.https://www.science.org.au/learning/general-audience/science-climate-change/8-what-are-uncertainties-and

76.https://skepticalscience.com/climate-change-little-ice-age-medieval-warm-period.htm

77.https://skepticalscience.com/print.php?r=77

78.https://skepticalscience.com/global-warming-scientific-consensus-advanced.htm

79.https://skepticalscience.com/Lee-commentary-on-Burgess-et-al-PNAS-Permian-Dating.html

80.http://report.ipcc.ch/sr15/pdf/sr15_spm_final.pdf (IPCC特別報告“決策者摘要”)

81.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bal_temperature_record

82.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logic_temperature_record

83.https://en.wikipedia.org/wiki/100,000-year_problem

84.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bon_dioxide_in_Earth%27s_atmosphere#Measuring_ancient-Earth_carbon_dioxide_concentration

85.https://www.science.org.au/learning/general-audience/science-climate-change/2-how-has-climate-changed

86.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rupt_climate_change

87.https://chinapower.csis.org/china-greenhouse-gas-emissions/

88.https://www.wri.org/resources/data-visualizations/infographic-choose-your-future-4-possible-emissions-pathways

89.https://en.wikipedia.org/wiki/Effects_of_global_warming

90.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ientific_consensus_on_climate_change

91.https://interactive.carbonbrief.org/impacts-climate-change-one-point-five-degrees-two-degrees/

92.https://www.wri.org/ipcc-infographics

93.http://globalwarming.berrens.nl/globalwarming.htm

94.https://www.dw.com/en/the-world-at-3-degrees-what-it-means-for-five-cities/a-41392444

95.https://www.theguardian.com/cities/ng-interactive/2017/nov/03/three-degree-world-cities-drowned-global-warming

96.http://www.global-greenhouse-warming.com/3-degrees.html

97.https://www.greenfacts.org/en/impacts-global-warming/l-2/1.htm

98.https://bigthink.com/strange-maps/what-the-world-will-look-like-4degc-warmer

99.https://theconversation.com/a-matter-of-degrees-why-2c-warming-is-officially-unsafe-42308

One hundred.https://www.climate.gov/maps-data/primer/climate-forcing

101.https://www.ucsusa.org/global-warming/science-and-impacts/science/human-contribution-to-gw-faq.html#.XFKy888zbR2

102.https://skepticalscience.com/CO2-is-not-the-only-driver-of-climate.html

103.https://www.ucsusa.org/global_warming/science_and_impacts/impacts/abrupt-climate-change.html#.XFPMrM8zbR1

104.https://www.carbonbrief.org/explainer-dealing-with-the-loss-and-damage-caused-by-climate-change

105.IPCC, 2013:決策者摘要。見:氣候變化2013:物理科學基礎。第一工作組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的貢獻[史丹,秦德華,郭誌強。普拉特納,M.提格諾,S.K.艾倫,J.博雄,A.諾爾斯,夏玉林,V.貝克斯,下午米底哥列(eds)]。劍橋大學出版社,英國劍橋和美國紐約,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5/wg1/WG1AR5_SPM_FINAL.pdf

106.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nomic_impacts_of_climate_change

107.https://blogs.ei.columbia.edu/2016/02/02/el-nino-and-global-warming-whats-the-connection/

108.https://e360.yale.edu/features/paris-conundrum-how-to-know-how-much-carbon-is-being-emitted

109.http://www.probeinternational.org/RS_ClimateChange_SummaryofScience.pdf

110.https://www.skepticalscience.com/print.php?r=282

111.http://www.ox.ac.uk/research/research-impact/how-be-certain-uncertainty-climate-and-weather-forecasts

112.https://www.forbes.com/sites/rrapier/2018/11/29/indisputable-facts-on-climate-change/#27796bb43d05

113.https://www.climatechangeinaustralia.gov.au/en/climate-campus/modelling-and-projections/projecting-future-climate/uncertainty-and-confidence/

114.https://skepticalscience.com/how-exxon-overstates-uncertainty-climate-science.html

115.https://skepticalscience.com/climate-sensitivity-uncertainties-concern.html

116.https://skepticalscience.com/how-much-15C-budget-left.html

117.https://www.carbonbrief.org/analysis-why-the-ipcc-1-5c-report-expanded-the-carbon-budget

118.https://www.wri.org/blog/2018/10/according-new-ipcc-report-world-track-exceed-its-carbon-budget-12-years

119.https://www.carbonbrief.org/analysis-how-much-carbon-budget-is-left-to-limit-global-warming-to-1-5c

120.https://www.carbonbrief.org/uncertainty-in-climate-science

121. https: / / www.www.6655zr.com/the-challenges-with-chinas-transition-from-coal-to-natural-gas-renewable-energy/

122.https://thediplomat.com/2018/04/the-stumbling-blocks-to-chinas-green-transition/

123.https://oilprice.com/Latest-Energy-News/World-News/Chinas-Coal-To-Gas-Transition-Sputters.html

124.https://www.www.6655zr.com/can-we-trust-climate-change-funding-research-study-reporting/

125.https://www.www.6655zr.com/solutions-to-climate-change-greenhouse-gas-emissions/

126.https://skepticalscience.com/graphics.php?g=57

127.https://skepticalscience.com/co2-lags-temperature.htm

12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eblFwt-BM

129.http://walterewilliams.com/our-planet-is-not-fragile/

130.https://www.skepticalscience.com/volcanoes-and-global-warming.htm

131.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pdf/10.1098/rsta.2011.0161

132.https://www.science.org.au/learning/general-audience/science-booklets/science-climate-change/summary

133.https://royalsociety.org/topics-policy/projects/climate-change/

134.https://climate.nasa.gov/faq/

留下評論

Baidu
map